近日,2024级博士生孟凡安为第一作者、戴鸿君教授为通讯作者的论文《CATScaler: A Convolution-Augmented Transformer Scaling Framework for Cloud-Native Applications》被国际服务计算领域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s Computing》正式接收,拟发表于2025年第18卷第5期,页码范围2659-2672。《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s Computing》是服务计算领域的顶级期刊,被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为A类国际期刊,...
2025年11月1日,2025 GOTC全球开源技术峰会在北京亦庄·通明湖会展中心盛大召开。本次峰会以“万源共振,智构未来”为主题,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等100多位行业大咖,共同探讨Agentic AI、大模型时代的“开源”、AI+软件工程、软件基础设施智能化等前沿话题。北京经信局党组书记姜广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磊、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长程晓明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在“AI...
2025年10月23日,由山东大学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联合主办、山东大学智能创新研究院承办的《RISC-V与数据中心软件论坛》在济南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RISC-V与数据中心软件”为核心主题,汇聚了来自产学研界的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RISC-V开源架构在数据中心领域的技术创新、应用实践及未来发展方向。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吴天柱出席论坛。论坛由山东大学智能创新研究院戴鸿君教授主持,分为专家报告与圆桌论...
10月3日,DeepSeek V3.2-Exp 正式上线并官宣支持国产AI算子编程语言TileLang,同步发布V3.2算子示例,标志着“同一语义、跨多后端”的TileLang获得业界权威认可。由山东大学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及算能科技共同推进的TileLang-TPU项目,近日在BM1684X、SC11等智算平台完成主流大模型算子的工程验证,成功跑通从算子表达、代码生成到设备执行的全链路闭环。TileLang-TPU项目由北大牵头,山东大学智能创新研究院团队深度参与算...
2025年9月28日,山东大学智能创新研究院携多项基于开源鸿蒙(OpenHarmony)的创新成果参加2025年开源鸿蒙技术大会。本次大会聚焦开源生态建设与技术创新,山东大学团队通过基于开源鸿蒙的教学套件展示、学生项目成果发布及技术课题揭榜等环节,全面展现了其在开源鸿蒙领域的教学实践与科研突破。大会现场,山东大学展区重点展出了基于开源鸿蒙的教学套件以及学生创新项目。为促进开源鸿蒙生态发展,山东大学以RK3568芯片为基板...
9月27日至28日,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操作系统开源创新大赛决赛在杭州隆重举行。山东大学智能创新研究院参赛队伍CISLC团队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学校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奖,戴鸿君教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该项比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面向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全国性、公益性开源创新赛。大赛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夯实基础软件生态和人才培养为目标,围绕操作系统关键技术和生态建设,激发研究生...
2025年9月10日,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暨2025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展正式开幕。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年度盛会,本届展会以“光电+半导体”深度融合为特色,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家展商及16万余名专业观众参与。山东大学智能创新研究院携“东山集群”“东山计划”等重要成果亮相,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吴天柱、副院长杜猛、主任苏伟,智研院戴鸿君教授出席展会,展现高校在半导体领域的科研实力与人才培养成果。...
近日,2023级博士生杨叶倩为第一作者、戴鸿君教授为通讯作者的论文《RISC-V SBI固件安全启动过程的形式化验证》被中国科学院主管的权威学术期刊《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正式接收并录用,拟安排在2026年第63卷正式发表。《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创刊于1959年,是国内计算机领域历史最为悠久、学术水平最高的核心期刊之一,也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类期刊。 论文聚焦于RISC-V体系结构下SBI(Supervisor Binary Interface)固...
9月17日下午,济南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与产业技术研究院一行8人,赴山东大学智研院开展RISC-V架构科研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创新交流。两校围绕RISC-V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搭建、人才培养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杜猛、智能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高明等出席交流活动。 济南大学来访团队首先参观了“东山一号集群”和集成电路学院展厅,深入了解了集成电路学科的发展历史、人才培养和代表性科研...
|
|